羞羞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蜜臀A∨色欲AV_av无码永久亚洲福利一区水果派_国产女人喷潮在线视频在观看

關注我們
荊楚網 > 最新播報

科技助殘 讓愛發(fā)聲(在基層)

發(fā)布時間:2025年10月11日09:15 來源: 人民日報

在湖北省咸寧市藝萌聽力語言康復中心,一堂特別的AI繪圖課正在進行。

佩戴助聽設備的孩子們圍坐在屏幕前,隨著一幅幅人工智能生成的卡通圖像顯現,華中科技大學金蟬子公益團隊成員柏一茗用放大的口型和緩慢的語速引導孩子們操作AI繪圖工具,鼓勵他們嘗試描述畫面內容。

“媽媽……漂亮……穿裙子……”一名聽障兒童在志愿者的耐心引導下逐步開口描述出媽媽的模樣,AI根據描述生成一位穿裙子的“卡通媽媽”形象,孩子高興地笑了。

該團隊由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多譜信息智能處理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未來技術學院等的師生組成。他們通過自主研發(fā)唇語輔助訓練系統(tǒng),結合志愿者的伴讀講解,幫助聽障人士理解唇語、學習說話,開展公益發(fā)聲教學。

“蟬鳴悅耳,我們給團隊取名‘金蟬子’,就是希望用科技和公益的力量,彌補他們聽覺上的缺憾?!眻F隊創(chuàng)始人之一、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王然說。

故事還要從4年前說起。

2021年,王然在調研中發(fā)現,多數聽障者發(fā)聲器官完好,卻因缺乏聽覺反饋陷入“能發(fā)聲,但不敢說、不會說”的困境。

視覺能否成為語言學習的“另一雙耳朵”?沿著這個思路,王然聯合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多譜信息智能處理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肖陽,在全校招募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組建團隊,開啟基于人工智能的唇語輔助訓練系統(tǒng)的研發(fā)探索。

團隊收集了數萬條面部視頻數據,通過語音識別和人工標注對這些數據進行清洗,再利用算法精準定位并裁剪出說話人不同狀態(tài)下的唇動細節(jié)。

王然介紹,當聽障用戶練習發(fā)聲時,系統(tǒng)會完整記錄他們的唇部動作,從中提取唇形變化的細節(jié)特征,再將量化后的結果與標準唇形特征庫進行模擬比對、打分,讓用戶即時獲知發(fā)聲口型正誤,“借助AI,讓聲音能‘被看見’,讓聽障者便捷學習唇語”。

湖北省聾兒康復中心,是團隊的常駐服務點之一。

“早上好……”孩子們跟隨金蟬子公益團隊隊長、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研二學生陳星宇的引導,借助唇語輔助訓練系統(tǒng),通過模仿基礎音素和漢字的口型,進行發(fā)聲訓練。

“他們學一個字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當看到他們能完整地進行自我介紹時,我感到無比滿足?!标愋怯钫f。

聽障人士觸摸聲帶振動、感受氣息流動,使發(fā)聲學習更加直觀和有效。4年多來,金蟬子公益團隊在北京、武漢、長沙等地的50多個社區(qū)、20多所聾校開展公益教學,累計服務時長超4萬小時,惠及3200多人次。經數據對比,在志愿者教學與智能系統(tǒng)協同配合下,聽障人士唇語學習效率提升了3倍。

“理工科背景的學生攻關系統(tǒng)的研發(fā)迭代,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的學生教授聽障人士準確的發(fā)聲技巧,實現優(yōu)勢互補?!眻F隊指導教師、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龔超說。“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工作,持續(xù)推進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交叉融合?!眻F隊指導教師、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李華君介紹。

線下,為了進一步提升與聽障者的溝通效率,團隊定期與聽障朋友開展手語交流與科普活動。

線上,團隊搭建起科普全媒體矩陣,發(fā)布內容涵蓋無障礙設施使用、求職技巧等,契合聽障群體的實際所需,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科技助殘不僅關乎技術進步,更關乎社會溫度。”在陳星宇看來,更重要的是教會聽障人士生存和職業(yè)技能,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社會。

華中科技大學“AI助聾,讓愛發(fā)聲”志愿服務項目入選2024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名單。未來,團隊將持續(xù)優(yōu)化系統(tǒng)適殘化設計,將服務推廣至更多地區(qū)。

“我們的目標是讓聽障人士突破溝通壁壘,像健聽人一樣自如交流,真正實現‘殘健融合’。”面對未來,王然充滿信心。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1日 07 版)

【責任編輯:肖夢吟】